限量30名飛龍信徒,歡慶華碩30周年登陸再抽30萬現金、紀念背包!
繼龍神、龍王兩款ROG 高階信仰水冷引爆ROG 粉絲的剁手熱潮後,華碩再推新款ROG STRIX LC 飛龍一體式水冷,有別於龍神及龍王主打的高端玩家市場,在水冷頭上添加LiveDash OLED 能呈現豐富的個人化細節,新的飛龍水冷定位則相對親民一些,120mm 及240mm 兩款尺寸…
NT$4,690
@2019/05/17 ,19:57限量30名飛龍信徒,歡慶華碩30周年登陸再抽30萬現金、紀念背包!
繼龍神、龍王兩款ROG 高階信仰水冷引爆ROG 粉絲的剁手熱潮後,華碩再推新款ROG STRIX LC 飛龍一體式水冷,有別於龍神及龍王主打的高端玩家市場,在水冷頭上添加LiveDash OLED 能呈現豐富的個人化細節,新的飛龍水冷定位則相對親民一些,120mm 及240mm 兩款尺寸…
限量30名飛龍信徒,歡慶華碩30周年登陸再抽30萬現金、紀念背包!
繼龍神、龍王兩款ROG 高階信仰水冷引爆ROG 粉絲的剁手熱潮後,華碩再推新款ROG STRIX LC 飛龍一體式水冷,有別於龍神及龍王主打的高端玩家市場,在水冷頭上添加LiveDash OLED 能呈現豐富的個人化細節,新的飛龍水冷定位則相對親民一些,120mm 及240mm 兩款尺寸售價分別為3690元及4690元,畢竟掛著ROG 的名號還是不會太掉價,真正的平民款可能得等TUF GAMING 出水冷了,回到ROG STRIX LC 飛龍水冷部分,水冷頭加入了支援AURA SYNC 燈光控制的ROG 發光Logo,搭配專為水冷優化的ROG 風扇在風流部分達高81 CFM,風壓則達到5mm H2O,搭配38公分長的編織網橡膠水冷管能夠支援各式機殼,並且兼容Intel 及AMD 主流平台,滿足不同平台上ROG 粉絲的視覺系水冷散熱需求。
那麼這次除了為大家帶來兩款水冷的開箱介紹外,購買ROG STRIX LC 240 飛龍水冷還有限量30名首購活動,要送大家價值990元的ROG 60cm ARGB 燈條幫助大家打造燈光效果更豐富的視覺化主機,而在首購活動之外今年適逢華碩30周年官網也有慶祝活動(詳情),購買華碩全系列產品都可以到官網登錄抽30萬現金及30周年紀念背包,各位有興趣的朋友可以把握機會出手啦,要是中了30萬就可以把整台電腦零件全升到ROG 最頂裝,那麼有興趣的朋友不妨就先看看下方的開箱介紹並把握機會到全台原價屋門市(詳情)或透過線上估價系統第11大項水冷專區(詳情)下單訂購吧!
活動商品:華碩ROG STRIX LC 240 飛龍一體式水冷
活動價格:4690元(含稅)
活動贈品:華碩60cm ROG ARGB LED 燈條(價值990元)
活動數量:30組
備註:ROG STRIX LC 120 僅同場開箱,只有240 款送燈條!
現在首購購買ROG STRIX LC 240 飛龍一體式水冷就可以免費獲得一組價值990元的60cm ROG ARGB LED 燈條,要知道240mm 版本的售價跟120mm 版本正好就是差一千元,那麼現在除非機殼限制否則當然是買240mm 更划算啦,不僅散熱表現更出色還有燈條能夠裝飾機殼!
除了首購送燈條的活動現在華碩也有30周年慶的活動,購買華碩產品都可以到官網登錄抽30萬現金及30周年紀念背包,有興趣的朋友趁現在下手說不定下個幸運兒就是你啦!
包裝部分還是一如既往地帥氣,背面大大的光繪ROG Logo 可是粉絲們魂牽夢縈的關鍵,而這次水冷也是為了幫助玩家打造更完整的信仰套裝。
背面則可以看到兩款散熱器的特色及規格簡介,基本上兩款產品除了尺寸外大致上規格都是相同的,CPU 支援腳位部分也都能夠支援Intel LGA115x/1366/2011/2011-3/2066 及AMD AM4/TR4,不過TR4部分需要使用CPU 包裝內附的轉接架同時並不能完全覆蓋TR4 處理器所以TR4 部分建議大家還是選購專屬的散熱器會比較適合。
配件部分也大致相同,都具備一體式水冷本體、散熱風扇、背板安裝扣具、組裝螺絲、訊號傳輸線及說明書,而240mm 的版本比120mm 的版本除了多一顆風扇外也附上一對二的風扇分接線方便玩家連接兩顆水冷扇。
兩款水冷都採用橡膠水冷管外層包覆編織網保護,長度部分為38cm 對於ATX甚至EATX 尺寸機殼都有足夠長度能夠安裝到機殼前側、頂部或後方。
兩款水冷排的厚度都是27mm,風扇則為25mm,合計52mm 對於多數能夠安裝水冷的機殼來說都不用擔心太厚裝不進去。
兩款尺寸的冷排能夠滿足小機殼與標準機殼的玩家選用。
水冷頭上有保護膜防止冷頭刮傷,上方也標示了在使用前要撕掉保護膜並且日後需要使用無纖維材質來清潔水冷頭避免鏡面刮傷。
撕掉保護膜就可以看到裡面的ROG Logo 了,雖說飛龍不如龍王、龍神是採用OLED 螢幕設計能夠自訂動畫及圖騰,但相信多數ROG 粉絲來說最後還是會放上ROG Logo 那麼不能換圖案似乎也沒那麼重要了。
冷頭側面也有AURA SYNC 光效溝槽,並在側面配置了一個MicroUSB 介面用來連接主機板控制燈光效果。
散熱器底部採用銅底設計,內部則有微水道增加散熱面積,底座部分也預先塗上了散熱膏能夠直接使用,不過實際測試上由於扣具公差並不一定能夠完整覆蓋整個CPU 上蓋,所以建議大家另外塗上散熱膏會比較好,像Tin 第一次測試的時候就發現溫度異常的高,拆下來重裝才發現CPU 上蓋只有邊緣有覆蓋到散熱器底座,正中央的散熱膏根本沒有使用過的痕跡,後來多塗一些散熱膏增加填滿空隙後散熱表現總算正常多了。
240mm 版跟120mm 版都採用相同的風扇,同時這顆風扇也是龍王使用的ROG RYUO 12 風扇,風扇轉速為800~2500±10% RPM,風壓5.0mmH2O,風流80.95CFM,噪音分貝37.6 dB(A),採用4Pin PWM 接頭控制。
實際安裝上的樣貌看起來相當帥氣,不過右下角的訊號控制線不得不說有些突兀,也不是很好藏線還好使用黑色線材並不是太過於明顯。
上機點亮燈光的效果,可以看到鏡面的水冷頭中間浮現了彩色漸層的ROG Logo,一旁也有四個光點,並且都能夠支援AURA SYNC 進行燈光控制。
測試平台:
CPU:Intel Core i7-8700K
MB:ASUS ROG MAXIMUS X FORMULA
RAM:Kingston HyperX Fury DDR4-2666MHz 8Gx2
SSD:EZLINK CV-6 512G
VGA:NVIDIA GeForce RTX 2060
PSU:Thermaltake Toughpower Grand 1200W
(點我查看120mm詳細測試)(點我查看240mm詳細測試)
那麼接下來進行上機測試首先以BIOS 全預設情況燒機十分鐘看看效果,結果意外發現採用120mm 的水冷在預設情況下跑出的成績稍微好一點不過實際差異不大,待機部分平均落在33度上下,燒機則為86度上下。
(點我查看120mm詳細測試)(點我查看240mm詳細測試)
接下來手動設定i7-8700K 全核4.7GHz,電壓為1.20V,實際運作電壓最高來到1.216V,120mm 待機平均溫度為33.5度,燒機平均溫度為86.1度,而240mm 部分待機平均溫度則為33.6度,燒機平均溫度則為87.3度,相同的設定不過採用240mm 的時候CPU 的功耗稍高一點,因此溫度也稍微高了一些,基本上兩款水冷在這個情況下散熱表現算是相同的。
(點我查看120mm詳細測試)(點我查看240mm詳細測試)
之後進行全核4.8GHz,電壓1.23V的溫度測試,實際電壓運作最高為1.248V,120mm 部分待機平均溫度為35.83度,燒機平均溫度則為91.6度,而240mm 部分待機平均溫度為32.83度,燒機平均溫度則為86.83度,這時候就可以看出兩款水冷的差異了,全核4.8GHz 兩款散熱器都算到了極限,不過240mm 版就是比120mm 版低了3~5度左右,可以看到越嚴苛的環境下散熱器體積的差異越明顯。
(點圖查看詳細測試)
最後因為120mm 已經到極限了所以就單測試240mm 跑全核4.9GHz,電壓1.3V 的測試,實際運作電壓最高來到1.328V,待機平均溫度為33.6度,燒機平均則為96.5度,不過燒機時可以看到有兩個核心溫度已經達到100度,所以核心時脈也出現了降頻現象,所以以Tin 手邊這顆8700K 的體質基本上想上5GHz 只能考慮DIY 水冷或開蓋改造了。
熟悉的風格最對味!果然ROG 頂級主機板配上ROG 水冷的質感與一致感最完整,各位ROG 原廠控千萬別錯過啦!
飛龍水冷頭燈光效果展示!
實際裝機風扇改RGB 風扇後的效果,看起來真的很有質感啊!